科研速览│公司崔鹏副教授团队在《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发布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4-10-29访问次数:37

近日,公司崔鹏副教授团队提出了DACM(Damage Assessment and Cyclic Mitigation)模型评价并监督参与预制构件生产的职业工人健康风险,相关研究成果在工程技术领域期刊《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中科院2区期刊)发表了题为“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PC production caused pollution based on damage assessment and cyclic mitigation model”的研究类论文,该成果获得了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08/ECAM-06-2023-0581

建筑业工人长期暴露于粉尘、噪声、高温、机械损伤等理化风险中,减少这些会对工人职业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风险始终是建筑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今预制构件因其能够有效地缓解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减缓建筑业施工产生的碳排放而被广泛使用。预制构件生产特点主要有:1)多处于环境固定的半开放式厂房;2)工作区域流水线形式且工种作业时期流动性差;3)生产周期较为长期持续(多三年以上)。相较于现场施工的生产特点,如自然环境变化(气温、湿度、风力)多样、施工周期短(一到三年)以及施工工种交替作业等,预制构件厂内部较封闭的作业环境使得生产工人暴露在污染物下的频率更甚,长期处于这样的暴露环境会徒然增加罹患职业病的风险。目前职业健康风险相关研究中针对预制构件厂房的风险管理研究甚少,又碍于与现场施工环境存在的差异性,无法沿用现场施工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因此,有必要搭建一种针对于预制厂房生产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以有害物质排放最严重的粉尘为例,剖析预制厂房不同工作区域粉尘暴露的职业健康风险和暴露因素,结合现场实测与模拟研究形成一个具有“螺旋化”的案例库系统,不断调整措施策略,以减少生产污染暴露造成的职业健康损害。

 预制构件厂工作区域分布

DACM (Damage Assessment and Cyclic Mitigation)模型是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针对不同地区预制构件工厂的职业工人,利用循环作为纵向进展来确定风险。在风险识别阶段,要确定接触源和接触类型,在本研究中,预制构件工厂的主要研究接触物质是粉尘。接触源是工作区的生产设备和材料,接触类型主要是通过吸入途径。暴露目标群体为职业工人,参数主要为暴露参数。在实地测量取样后,对数据结果进行Monte-Carlo模拟,并利用Dose-response评估将测得的粉尘转化为人体吸入浓度。在暴露风险评估阶段,利用吸入浓度的结果来评价职业健康暴露风险,计算职业健康风险,并得出Risk风险指数和相应的I-DALY (The Incidence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值。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确定关键影响参数。在决策优化服务中增加了深度循环,将实地研究、模拟建模和测量分析结合起来。实地研究 (Field Research) 是因素识别和数据采集的实体;模拟 (Simulation) 是虚拟实体,根据规则构建制定的,是虚拟层建立的核心;措施 (Measures) 是服务内容。通过增加样本量、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制定调整措施和提出应对策略,形成可循环的案例库(Casebase)。

DACM模型

根据模型研究以南京某预制构件工厂为例进行测算,研究得出混凝土生产区的风险损害最为严重,余下工作区域依次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钢筋处理、预埋件预埋与钢筋绑扎、支模与拆模、混凝土养护、室外调配运输。同时,根据敏感性分析,吸入率(IR)、暴露持续时间 (ED)、暴露频率 (EF) 和平均暴露时间 (AT) 影响较大。最后,根据不同工作区域的粉尘排放特点和风险值,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后续的跟进调整埋下基础。研究所提出的DACM模型证明有效,在评估后通过后期的内容改进和样本类型扩展帮助模型不断完善,通过工人健康数据进行定期整合和迭代优化,以求提出经济效益、环境排放和健康风险三者平衡的健康风险管理策略。

 有粉尘暴露风险的工作场所的风险结果

 支模拆模工作区域模型图

钢筋处理工作区域模型图

 供稿、供图:崔鹏初审:李强审核:柳任飞;编辑:许历隆